第三十章 分层海水(1/1)

像这种海水底层漩涡现象,得从1893年的一次着名的海水粘船事件说起。

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传说,大洋深处游荡着被诅咒的恶魔,他们在咒怨冲天,他们无处可依,因此他们的怨念变成风暴海啸,吞噬被上帝所眷顾的子民。风平浪静时,就在海底施下诅咒,只要有船只经过了被诅咒的海水处,船只就会被困住,渔网打结,寸步难行。这就是渔民们谈虎色变的“死水”。

1893年,挪威着名探险家南森的“弗雷姆”号就曾经在大海上遇到了被海水“粘”住的怪事。

当时南森带领船员驾驶“弗雷姆”号从奥斯陆港出发前往北极,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北冰洋里有一条向西的海流经过北极再流到格陵兰岛的东岸。但是,当船只行驶到泰梅尔半岛沿岸时,“弗雷姆”号突然走不动了,好像被海水“粘”住了一样。

船员们惊慌失措,以为遇到了海怪。但南森凭借多年的探险经验,沉着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海面上没有一丝风浪,船只离岸很远,不可能是搁浅,也没有触礁。难道遇到传说中的“死水”了?

这个发现甚至让南森有几分激动,他开始认真测量并记录一些相关的数据,包括船只的航向、航速、海面的景象、附近的海水深度、密度等等。

当南森认真地整理观测结果时,海上刮起了大风,“弗雷姆”号的船帆鼓了起来,并开始缓缓移动。船员们欢呼雀跃,庆祝着自己的死里逃生。

三年之后,南森终于结束了这次探险,他不仅弄清了北冰洋中心区的冰层和极地冷水下面,确实有大西洋流来的一条海流,还总结了浮冰的规律。但是回到挪威的南森,依然牵挂着自己亲历的“死水”之谜。于是他着手同海洋学家埃克曼一起研究这一奇怪的现象。

在研究过程中,南森根据当时的观测记录发现,当船被困住时,附近的海水有些奇怪:靠近海面是一层不深的淡水。下面才是咸咸的海水,也就是说海水是分层的。当然,“弗雷姆”号遇到的情况不同于海岸附近的“冲淡水”现象,而是因为夏季的到来,寒冷地区海上浮冰发生了融化。含盐低的水层会浮动到高盐高密度的海水之上,从而形成了“密度跃层”。

一旦船只进入这个区域,船只的吃水深度又恰好等于上层水的厚度,螺旋桨的搅动就会在“密度跃层”上产生内波,内波的运动方向同船航行方向相反。如果船的航速比较低,巨大的内波阻力就会迫使船只减速,甚至停下来。这时候,船员们就会感觉到船只像是被海水粘住或者被海上的某种神秘力量吸引了一样,寸步难行。

如今,航海技术发展迅速。舰船速度大大超过可能产生的内波的速度,所以,海水“粘”船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历史,几乎不可能再发生。

大卫看到凯尔他们对海水底下的漩涡感到惊讶的时候,大卫随即从离线数据库中百科了这个小故事出来。

你是说,这里的漩涡也是这个原因?易三知道了大卫的用意。

一个海水垂直分层原理而已,还引经据典起来了。詹姆斯好像天生就跟大卫有仇似的。

不过众人没有劝阻,毕竟和一个智能人撕逼百科知识还是有点看头的。

“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而导致压力分布不均,在压强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所引起的海水运动称为密度流,又称梯度流。海水密度与温度和盐度有关。温度和盐度的水平差异使得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引起海水流动。根据海洋中温度和盐度分布特点,一般而言,温度和盐度效应在中纬度海区几乎相互抵消。而在低纬和高纬海区则相互加强。此外,根据洋流水温的高低还可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比流经海区的温度高,寒流比流经海区的温度低。暖流和寒流大都是偏南北方向流动的洋流。”大卫轻松地说道。

“算了,算你狠。这么说,这里也是密度分层咯,还是温度分层!”詹姆斯指着海水一两米下面的漩涡说道。

“没理由啊。这里的梯度流怎么是温度低的海水在上层,而温度高的海水反而在下层。”大卫喃喃自语。

“懵逼了吧,爸爸我今天就告诉你,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这里处于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的交界,寒流带着低温的海水灌进山洞,山洞终年不见阳光,导致温度更加的低了。然后,这个凯恩岛是火山岛,难说海底有裂缝给深层的海水源源不断的提供地热,由于梯度流的关系,热的海水和冷的海水不能混在一起,因此便产生了这种现象。海底漩涡说不定就是海底岩层裂缝造成的呢!还有,你说刚刚那具尸体的温度远远高于水温,我敢打包票,下面的海水更热。那具尸体本来是呆在下面的,因为我们的卷入破坏了漩涡的平衡,漩涡把他从深海带了上来,所以,你的红外线探测器才会探测到他的体温比水温高。”詹姆斯以一个长者的语气对大卫说道。

詹姆斯一个猜想将所以的疑惑连在了一起。凯尔易三他们不明觉厉,感觉这就是真相了。

“等等,那为什么海面零下14度的海水没有结冰!?还有,这里的尸体为什么不腐!?这几具尸体可是两百年前的了。”凯文说出了疑惑。

“两百年前!”

凯尔以为这几个人也许是偷猎海洋生物的组织遇难被偶然卷了进来而已。至于这些仿古的设备,一些狂热的宗教份子喊着返古与传承,穿戴前几世纪潜的水衣也不是没可能。

经过凯尔那么一说,众人觉得也不无道理,要不怎么解释尸体不腐的原因。

人类对于潜在的危险,总是本能的弱化它,但是潜意识又往往会无限放大这个威胁。杞人忧天和居安思危这个成语大抵就能解释这种现象。

“不对,不对,是我智障了么,这怎么可能!?”大卫传感器测出一项让他匪夷所思的数据。(未完待续。)

此章加到书签